本市二季度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
上海劳动保障 www.12333sh.gov.cn 2008-08-07
保护视力色:
【字体:大 中 小】
.h1 {
FONT-WEIGHT: bold; TEXT-JUSTIFY: inter-ideograph; FONT-SIZE: 22pt; MARGIN: 17pt 0cm 16.5pt; LINE-HEIGHT: 240%; TEXT-ALIGN: justify
}
.h2 {
FONT-WEIGHT: bold; TEXT-JUSTIFY: inter-ideograph; FONT-SIZE: 16pt; MARGIN: 13pt 0cm; LINE-HEIGHT: 173%; TEXT-ALIGN: justify
}
.h3 {
FONT-WEIGHT: bold; TEXT-JUSTIFY: inter-ideograph; FONT-SIZE: 16pt; MARGIN: 13pt 0cm; LINE-HEIGHT: 173%; TEXT-ALIGN: justify
}
DIV.union {
FONT-SIZE: 14px; LINE-HEIGHT: 18px
}
DIV.union TD {
FONT-SIZE: 14px; LINE-HEIGHT: 18px
}
.h1 {
FONT-WEIGHT: bold; TEXT-JUSTIFY: inter-ideograph; FONT-SIZE: 22pt; MARGIN: 17pt 0cm 16.5pt; LINE-HEIGHT: 240%; TEXT-ALIGN: justify
}
.h2 {
FONT-WEIGHT: bold; TEXT-JUSTIFY: inter-ideograph; FONT-SIZE: 16pt; MARGIN: 13pt 0cm; LINE-HEIGHT: 173%; TEXT-ALIGN: justify
}
.h3 {
FONT-WEIGHT: bold; TEXT-JUSTIFY: inter-ideograph; FONT-SIZE: 16pt; MARGIN: 13pt 0cm; LINE-HEIGHT: 173%; TEXT-ALIGN: justify
}
.union {
FONT-SIZE: 14px; LINE-HEIGHT: 18px
}
.union TD {
FONT-SIZE: 14px; LINE-HEIGHT: 18px
}
近日,本市劳动保障部门发布了2008年二季度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。报告显示:2008年二季度,本市人力资源市场招聘岗位数达28.1万个,比去年同期增加20.7%,其中商务服务业、批发业提供招聘岗位最多;与此同时,人力资源市场求职人数为29.9万人,专业技术类岗位求职竞争最为激烈。
一、二季度本市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情况
(一)人力资源市场招聘岗位数达28.1万个
2008年2季度,共有2.2万家单位通过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发布招聘岗位信息,有效招聘岗位数达28.1万个,比一季度增加20.9%,比去年同期增加20.7%(图1)。
(二)商务服务业、批发业提供招聘岗位最多,保险业招聘需求持续下降。
从不同行业的人力资源需求情况来看,商务服务业、批发业提供的招聘岗位最多,约占招聘岗位总量的48.4%(表1)。保险业自2007年4季度以来,招聘需求连续3个季度呈现下降趋势。值得注意的是,房地产业招聘需求与上季度相比略有回升,这是该行业招聘需求连续3个季度下降后,呈现小幅回升趋势。
表1.人力资源市场招聘需求的20个行业
行业(大类)
2008年2季度
所占比重(%)
2008年1季度
所占比重(%)
变化
趋势
商务服务业
25.5
22.9
↑
批发业
22.9
25.5
↓
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
6.5
6.2
↑
保险业
6.2
6.5
↓
房地产业
5.1
4.5
↑
零售业
4.5
4.1
↑
餐饮业
4.1
5.1
↓
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
2.4
1.2
↑
软件业
1.5
2.4
↓
通用设备制造业
1.3
1.3
--
教育
1.2
1.1
↑
纺织服装、鞋、帽制造业
1.1
0.8
↑
专用设备制造业
1.1
1.1
--
居民服务业
1.0
0.8
↑
住宿业
1.0
1.0
--
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
1.0
0.7
↑
专业技术服务业
0.8
1.0
↓
道路运输业
0.8
0.4
↑
计算机服务业
0.7
0.3
↑
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
0.7
0.5
↑
(三)生产制造、营销采购、客户服务类岗位的招聘需求量,安全保卫、客户服务、营销采购类岗位的招聘需求量增长较快。
在二季度的招聘岗位中,实际需求量的岗位依次是生产制造类(13.8%)、营销采购类(13.7%)、客户服务类(12.5%)。
与一季度相比,招聘岗位增长幅度的是安全保卫类岗位,增幅为2.2%;其次是客户服务类和营销采购类岗位,增幅分别为1.6%和1.3%。设计创意类、工程技术、生产制造、餐饮服务类岗位所占的比重则有不同幅度的下滑。
表2.人力资源市场不同类型岗位的招聘需求
岗位类型
2008年2季度
所占比重(%)
2008年1季度
所占比重(%)
变化
趋势
生产制造类
13.8
15.3
↓
营销采购类
13.7
12.4
↑
客户服务类
12.5
10.9
↑
行政办公类
11.4
10.2
↑
机械技工类
9.8
10.7
↓
工程技术类
6.3
8.8
↓
餐饮、服务类
5.5
7.0
↓
安全保卫类
4.8
2.6
↑
财会审计类
3.8
5.2
↓
设计创意类
3.5
2.8
↑
物流仓储类
3.2
3.8
↓
社会公众服务类
2.8
1.4
↑
IT信息类
2.0
2.1
↓
交通运输类
1.5
1.4
↑
进出口贸易类
1.2
1.3
↓
法律、顾问、中介类
0.7
0.4
↑
教育培训类
0.3
0.3
--
新闻媒体类
0.3
0.2
↑
广告会展类
0.3
0.2
↑
银行保险类
0.2
0.2
--
艺术表演类
0.2
0.2
--
其他
2.2
2.6
↓
合计
100
100
--
(四)郊区招聘需求稳中有升,中心城区招聘需求略有下降。
从二季度招聘岗位的工作地点分布情况来看,浦东新区需求量,约占全市招聘需求的17.6%,比一季度上升0.5个百分点。其次是徐汇区,招聘岗位约占全市的13.3%,比一季度下降了4.1个百分点。
与一季度的情况相比,郊区的招聘需求普遍小幅上升,相对较为平稳,中心城区的招聘需求则有所下降。
二、二季度本市人力资源市场的供给情况.
(一)人力资源市场求职人数为29.9万人
2008年2季度,前往本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查询岗位信息、应聘岗位的求职者累计达29.9万人,比上季度增加16.8%,比去年同期增加22.0%。
(二)求职者的平均年龄约为29.7岁,与一季度相比下降了1.1岁,年轻化趋势显著增强。
从求职者的年龄结构来看,人力资源市场求职者的平均年龄约为29.7岁,比一季度下降了1.1岁。35岁以下的青年求职者约占77.5%,与一季度相比上升了4.5个百分点;45岁以上的求职者约占11.1%,与一季度相比降低了3.2个百分点。
(三)大专以上学历的求职者所占比重继续增加,达47.0%。
从求职者的学历结构来看,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约为47.0%,并连续4个季度呈现小幅增长的趋势,其中,研究生学历的求职者约占0.2%,本科学历的约占10.1%,大专学历的约占36.7%。此外,初中以下学历的求职者则已连续4个季度小幅下降。
三、二季度本市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对比情况
(一)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为0.94,专业技术类岗位求职竞争最为激烈,服务性行业招聘难度加大。
数据显示,二季度本市人力资源市场的求人倍率为0.94,与去年同期数据基本持平,比一季度略低。
从不同行业的求人倍率来看,专业技术类岗位求人倍率较低,求职竞争相当激烈(见表4)。其中,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求人倍率,仅为0.05,也就是说该行业提供的每个岗位平均有20位求职者参与竞争,竞争激烈程度与一季度相比大幅度增强。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、食品制造业求人倍率分别为0.11和0.27,与一季度相比下降幅度比较明显。
表4.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的10个行业
行业(大类)
2008年2季度
2008年1季度
变化趋势
非金属矿物制品业
0.05
0.82
↓
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
0.11
0.34
↓
食品制造业
0.27
0.44
↓
建筑装饰业
0.44
0.66
↓
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
0.51
0.33
↑
造纸及纸制品业
0.57
0.75
↓
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
0.57
0.55
↑
通用设备制造业
0.62
0.59
↑
金属制品业
0.65
0.61
↑
通信设备、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
0.69
0.59
↑
表5.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的10个行业
行业(大类)
2008年2季度
2008年1季度
变化趋势
保险业
11.57
8.66
↑
业
8.62
2.60
↑
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
5.87
0.88
↑
商务服务业
4.39
1.07
↑
房地产业
4.04
0.77
↑
住宿业
3.79
1.16
↑
道路运输业
3.07
0.58
↑
专业技术服务业
2.98
0.46
↑
餐饮业
2.75
1.64
↑
批发业
1.99
0.93
↑
从表5可以看出,二季度求人倍率较高的行业主要分布在各类服务性行业。其中,保险业供需矛盾呈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,求人倍率高达11.57,比一季度大幅上升,成为本市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的行业。业、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紧随其后,分别居于求人倍率行业排行榜第二、第三位。求人倍率的大幅上升,表明这类行业的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满足率与过去相比有所下降。
(二)人力资源市场匹配率为0.73,证券业、建筑安装业等行业结构性矛盾加剧。
从人力资源供求结构来看,二季度本市人力资源市场的匹配率(注)为0.73,略高于一季度的水平。这意味着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比一季度有所缓解,但总体上仍然不容乐观,约有27%的就业机会由于市场供求不匹配而流失。
统计数据显示,证券业、建筑安装业等行业匹配率相对较低,结构性矛盾最为突出,从发展趋势来看,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。与一季度相比,餐饮业、业、专业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的匹配率均有不同幅度的上升,结构性矛盾有所缓解。
四、三季度本市人力资源市场招聘需求预测报告
上海公共招聘网(http://jobs.12333sh.gov.cn)近期对3000多家企业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,各类用人单位对三季度本市经济发展趋势持乐观态度的约占41.4%,与上季度相比有所下降,但招聘需求与上季度相比基本持平。可以预计,三季度本市企业用工需求景气状况仍将继续保持稳定态势。
(一)55.5%的企业计划在三季度招聘员工,四分之一的企业招聘时优先考虑灾区务工者。
此外,“5?12”汶川地震后,本市企业踊跃开展不同形式的赈灾活动,以实际行动支援抗震救灾工作。调查数据显示,89.6%的企业愿意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,25.3%的企业表示招聘时将优先考虑灾区务工者,31.4%的企业以不同形式慰问家乡受灾的员工。
(二)营销采购、行政办公、生产制造类岗位需求量大。
调查数据显示,三季度企业招聘计划中,需求量的岗位依次是营销采购类(14.1%)、行政办公类(10.1%)、机械技工类(9.8%)。
(三)行政办公、进出口贸易、财会审计类岗位需求量增长较快,生产制造、机械技工、安全保卫类岗位有所下降。
与二季度招聘岗位的分布情况相比,预计三季度行政办公类、进出口贸易类、财会审计类岗位所占比重将有所上升,其中行政办公类岗位升幅,约为2.3个百分点。生产制造类、机械技工类、安全保卫类岗位所占比重有所下降,生产制造类岗位降幅达2.6个百分点。
三季度本市企业计划招聘岗位分布情况(%)
岗位类型
2008年3季度
2008年2季度
变化
趋势
营销采购类
14.9
14.1
↑
行政办公类
10.6
8.3
↑
生产制造类
10.3
12.9
↓
客户服务类
8.8
8.4
↑
机械技工类
8.5
9.4
↓
工程技术类
8.4
7.4
↑
财会审计类
8.1
6.9
↑
餐饮、服务类
4.6
4.5
↑
物流仓储类
4.5
4.1
↑
IT信息类
3.9
3.4
↑
安全保卫类
3.4
3.9
↓
设计创意类
2.9
2.7
↑
进出口贸易类
2.8
1.6
↑
交通运输类
2.7
2.9
↓
社会公众服务类
1.8
1.2
↑
法律、顾问、中介类
1.0
0.5
↑
广告会展类
1.0
0.5
↑
教育培训类
0.8
0.4
↑
新闻媒体类
0.5
0.5
↑
银行保险类
0.4
0.4
↑
艺术表演类
0.2
0.1
↑
其他
5.4
5.9
↓
合计
100
100
--
(四)多数企业表示,求职者取得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状况,对公司的录用意向具有一定的影响。
调查数据显示,85.6%的企业表示在招聘录用新员工时,求职者所具备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状况,对公司的录用意向具有积极的影响。这表明,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本市企业招聘、录用员工的重要参考要素。对于求职者来说,通过参加职业培训,掌握1-2门技能并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,更容易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。
注: 匹配率是反映人力资源市场结构性矛盾的指标,其含义是指人力资源市场可能的匹配人数与各岗位的用人需求之比。当某一岗位的求职人数大于用人需求时,可能的匹配人数就是用人需求数;反之,当某一岗位的求职人数小于用人需求时,可能的匹配人数就是求职人数。以人力资源市场所有岗位的用人需求数和求职人数中的较小数相加,即可求得人力资源市场的匹配人数,匹配人数与用人需求总数的比值即为人力资源市场的匹配率。
近日,本市劳动保障部门发布了2008年二季度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。报告显示:2008年二季度,本市人力资源市场招聘岗位数达28.1万个,比去年同期增加20.7%,其中商务服务业、批发业提供招聘岗位最多;与此同时,人力资源市场求职人数为29.9万人,专业技术类岗位求职竞争最为激烈。 一、二季度本市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情况 (一)人力资源市场招聘岗位数达28.1万个 2008年2季度,共有2.2万家单位通过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发布招聘岗位信息,有效招聘岗位数达28.1万个,比一季度增加20.9%,比去年同期增加20.7%(图1)。 (二)商务服务业、批发业提供招聘岗位最多,保险业招聘需求持续下降。 从不同行业的人力资源需求情况来看,商务服务业、批发业提供的招聘岗位最多,约占招聘岗位总量的48.4%(表1)。保险业自2007年4季度以来,招聘需求连续3个季度呈现下降趋势。值得注意的是,房地产业招聘需求与上季度相比略有回升,这是该行业招聘需求连续3个季度下降后,呈现小幅回升趋势。 表1.人力资源市场招聘需求的20个行业 行业(大类)2008年2季度所占比重(%)2008年1季度所占比重(%)变化趋势商务服务业25.522.9↑ 批发业22.925.5↓ 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6.56.2↑ 保险业6.26.5↓ 房地产业5.14.5↑ 零售业4.54.1↑ 餐饮业4.15.1↓ 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2.41.2↑ 软件业1.52.4↓ 通用设备制造业1.31.3-- 教育1.21.1↑ 纺织服装、鞋、帽制造业1.10.8↑ 专用设备制造业1.11.1-- 居民服务业1.00.8↑ 住宿业1.01.0--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.00.7↑ 专业技术服务业0.81.0↓ 道路运输业0.80.4↑ 计算机服务业0.70.3↑ 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0.70.5↑ (三)生产制造、营销采购、客户服务类岗位的招聘需求量,安全保卫、客户服务、营销采购类岗位的招聘需求量增长较快。 在二季度的招聘岗位中,实际需求量的岗位依次是生产制造类(13.8%)、营销采购类(13.7%)、客户服务类(12.5%)。 与一季度相比,招聘岗位增长幅度的是安全保卫类岗位,增幅为2.2%;其次是客户服务类和营销采购类岗位,增幅分别为1.6%和1.3%。设计创意类、工程技术、生产制造、餐饮服务类岗位所占的比重则有不同幅度的下滑。 表2.人力资源市场不同类型岗位的招聘需求 岗位类型2008年2季度所占比重(%)2008年1季度所占比重(%)变化趋势生产制造类13.8 15.3 ↓ 营销采购类13.7 12.4 ↑ 客户服务类12.5 10.9 ↑ 行政办公类11.4 10.2 ↑ 机械技工类9.8 10.7 ↓ 工程技术类6.3 8.8 ↓ 餐饮、服务类5.5 7.0 ↓ 安全保卫类4.8 2.6 ↑ 财会审计类3.8 5.2 ↓ 设计创意类3.5 2.8 ↑ 物流仓储类3.2 3.8 ↓ 社会公众服务类2.8 1.4 ↑ IT信息类2.0 2.1 ↓ 交通运输类1.5 1.4 ↑ 进出口贸易类1.2 1.3 ↓ 法律、顾问、中介类0.7 0.4 ↑ 教育培训类0.3 0.3 -- 新闻媒体类0.3 0.2 ↑ 广告会展类0.3 0.2 ↑ 银行保险类0.2 0.2 -- 艺术表演类0.2 0.2 -- 其他2.2 2.6 ↓ 合计100100-- (四)郊区招聘需求稳中有升,中心城区招聘需求略有下降。 从二季度招聘岗位的工作地点分布情况来看,浦东新区需求量,约占全市招聘需求的17.6%,比一季度上升0.5个百分点。其次是徐汇区,招聘岗位约占全市的13.3%,比一季度下降了4.1个百分点。 与一季度的情况相比,郊区的招聘需求普遍小幅上升,相对较为平稳,中心城区的招聘需求则有所下降。 二、二季度本市人力资源市场的供给情况. (一)人力资源市场求职人数为29.9万人 2008年2季度,前往本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查询岗位信息、应聘岗位的求职者累计达29.9万人,比上季度增加16.8%,比去年同期增加22.0%。 (二)求职者的平均年龄约为29.7岁,与一季度相比下降了1.1岁,年轻化趋势显著增强。 从求职者的年龄结构来看,人力资源市场求职者的平均年龄约为29.7岁,比一季度下降了1.1岁。35岁以下的青年求职者约占77.5%,与一季度相比上升了4.5个百分点;45岁以上的求职者约占11.1%,与一季度相比降低了3.2个百分点。 (三)大专以上学历的求职者所占比重继续增加,达47.0%。 从求职者的学历结构来看,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约为47.0%,并连续4个季度呈现小幅增长的趋势,其中,研究生学历的求职者约占0.2%,本科学历的约占10.1%,大专学历的约占36.7%。此外,初中以下学历的求职者则已连续4个季度小幅下降。 三、二季度本市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对比情况 (一)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为0.94,专业技术类岗位求职竞争最为激烈,服务性行业招聘难度加大。 数据显示,二季度本市人力资源市场的求人倍率为0.94,与去年同期数据基本持平,比一季度略低。 从不同行业的求人倍率来看,专业技术类岗位求人倍率较低,求职竞争相当激烈(见表4)。其中,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求人倍率,仅为0.05,也就是说该行业提供的每个岗位平均有20位求职者参与竞争,竞争激烈程度与一季度相比大幅度增强。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、食品制造业求人倍率分别为0.11和0.27,与一季度相比下降幅度比较明显。 表4.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的10个行业 行业(大类)2008年2季度2008年1季度变化趋势非金属矿物制品业0.05 0.82 ↓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0.11 0.34 ↓ 食品制造业0.27 0.44 ↓ 建筑装饰业0.44 0.66 ↓ 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0.51 0.33 ↑ 造纸及纸制品业0.57 0.75 ↓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.57 0.55 ↑ 通用设备制造业0.62 0.59 ↑ 金属制品业0.65 0.61 ↑ 通信设备、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0.69 0.59 ↑ 表5.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的10个行业 行业(大类)2008年2季度2008年1季度变化趋势保险业11.57 8.66 ↑ 业8.62 2.60 ↑ 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5.87 0.88 ↑ 商务服务业4.39 1.07 ↑ 房地产业4.04 0.77 ↑ 住宿业3.79 1.16 ↑ 道路运输业3.07 0.58 ↑ 专业技术服务业2.98 0.46 ↑ 餐饮业2.75 1.64 ↑ 批发业1.99 0.93 ↑ 从表5可以看出,二季度求人倍率较高的行业主要分布在各类服务性行业。其中,保险业供需矛盾呈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,求人倍率高达11.57,比一季度大幅上升,成为本市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的行业。业、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紧随其后,分别居于求人倍率行业排行榜第二、第三位。求人倍率的大幅上升,表明这类行业的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满足率与过去相比有所下降。 (二)人力资源市场匹配率为0.73,证券业、建筑安装业等行业结构性矛盾加剧。 从人力资源供求结构来看,二季度本市人力资源市场的匹配率(注)为0.73,略高于一季度的水平。这意味着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比一季度有所缓解,但总体上仍然不容乐观,约有27%的就业机会由于市场供求不匹配而流失。 统计数据显示,证券业、建筑安装业等行业匹配率相对较低,结构性矛盾最为突出,从发展趋势来看,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。与一季度相比,餐饮业、业、专业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的匹配率均有不同幅度的上升,结构性矛盾有所缓解。 四、三季度本市人力资源市场招聘需求预测报告 上海公共招聘网(http://jobs.12333sh.gov.cn)近期对3000多家企业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,各类用人单位对三季度本市经济发展趋势持乐观态度的约占41.4%,与上季度相比有所下降,但招聘需求与上季度相比基本持平。可以预计,三季度本市企业用工需求景气状况仍将继续保持稳定态势。 (一)55.5%的企业计划在三季度招聘员工,四分之一的企业招聘时优先考虑灾区务工者。 此外,“5?12”汶川地震后,本市企业踊跃开展不同形式的赈灾活动,以实际行动支援抗震救灾工作。调查数据显示,89.6%的企业愿意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,25.3%的企业表示招聘时将优先考虑灾区务工者,31.4%的企业以不同形式慰问家乡受灾的员工。 (二)营销采购、行政办公、生产制造类岗位需求量大。 调查数据显示,三季度企业招聘计划中,需求量的岗位依次是营销采购类(14.1%)、行政办公类(10.1%)、机械技工类(9.8%)。 (三)行政办公、进出口贸易、财会审计类岗位需求量增长较快,生产制造、机械技工、安全保卫类岗位有所下降。 与二季度招聘岗位的分布情况相比,预计三季度行政办公类、进出口贸易类、财会审计类岗位所占比重将有所上升,其中行政办公类岗位升幅,约为2.3个百分点。生产制造类、机械技工类、安全保卫类岗位所占比重有所下降,生产制造类岗位降幅达2.6个百分点。 三季度本市企业计划招聘岗位分布情况(%) 岗位类型2008年3季度2008年2季度变化趋势营销采购类14.914.1↑ 行政办公类10.68.3↑ 生产制造类10.312.9↓ 客户服务类8.88.4↑ 机械技工类8.59.4↓ 工程技术类8.47.4↑ 财会审计类8.16.9↑ 餐饮、服务类4.64.5↑ 物流仓储类4.54.1↑ IT信息类3.93.4↑ 安全保卫类3.43.9↓ 设计创意类2.92.7↑ 进出口贸易类2.81.6↑ 交通运输类2.72.9↓ 社会公众服务类1.81.2↑ 法律、顾问、中介类1.00.5↑ 广告会展类1.00.5↑ 教育培训类0.80.4↑ 新闻媒体类0.50.5↑ 银行保险类0.40.4↑ 艺术表演类0.20.1↑ 其他5.45.9↓ 合计100100-- (四)多数企业表示,求职者取得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状况,对公司的录用意向具有一定的影响。 调查数据显示,85.6%的企业表示在招聘录用新员工时,求职者所具备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状况,对公司的录用意向具有积极的影响。这表明,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本市企业招聘、录用员工的重要参考要素。对于求职者来说,通过参加职业培训,掌握1-2门技能并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,更容易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。 注: 匹配率是反映人力资源市场结构性矛盾的指标,其含义是指人力资源市场可能的匹配人数与各岗位的用人需求之比。当某一岗位的求职人数大于用人需求时,可能的匹配人数就是用人需求数;反之,当某一岗位的求职人数小于用人需求时,可能的匹配人数就是求职人数。以人力资源市场所有岗位的用人需求数和求职人数中的较小数相加,即可求得人力资源市场的匹配人数,匹配人数与用人需求总数的比值即为人力资源市场的匹配率。
来源: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